Himalaya

2013年4月15日 星期一

止觀研究與實習_20130414

第六堂  2013-04-14

1.    課前先念佛【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】三遍。
2.    本堂課主要用於回答學生所提問題。
3.    強調禪修最重要的基礎是要有正念正知。而法無定法,因此並没有一套制式的方法可以適用於所有人。禪修不是化學實驗,沒有固定反應條件也没有一定的反應程序及產出。禪修是一動態的過程,重在體證,每個人有個自的入手、反應等,不用和他人比較,要重視是否維持正念正知。也因此個別性,因此有一禪師能一對一小參是必要的,這才能針對個別狀況獲得適當而正確的指導。
4.    在解冤釋結一事上,持大悲咒+慈心觀+懺悔是有效用的。
5.    一般所謂以自我功德迴向他人,可以幫助他人解除病障的觀念,其重點在對象必須能相應。佛法強調緣起及相應。由業力觀點,所有事相必是自作自受,既是自作自受,他人必不能代受,那我們的祈求為何能應於他人呢?主要在自度度人的功用。當自我達清淨時,剎那即與佛陀菩薩相應,藉由自我清淨的懺悔及祈求佛菩薩的助力,可感召累劫冤親債主,使其自身起慈悲心及自淨(相應)而於剎那間和你解冤釋結。而現世最親的父母子女、兄弟、夫妻、姻親等關係其實也由於業力的強弱關係而緣起形成,因此也能在自我清淨時,感召他們起慈悲心及自淨(相應),剎那間由他們自己感召自己的累劫冤親債主而和他們自己解冤釋結,自然達成袪除病障等功用。所以自作自受、感召、相應是法則。所求之人如無相應,無法達到祈求目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