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imalaya

2013年3月11日 星期一

止觀研究與實習_20130310

第二堂  2013-03-10

1.    課前先念佛【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】三遍。
2.    大念處經或大念住經有多種版本,錄於南傳早晚課誦(中巴合刊)【3】中的版本為由釋果道法師翻譯引進,譯文比較文言;而襌修法集【7】中的譯文則比較白話。

3.    南傳早晚課誦(中巴合刊)【3】一書已完整收錄南傳佛法所須的各種法本,相當齊全。
4.    大念處(住)經為釋尊講禪修最完整的一部經典,為南傳佛法重要經典,一般皆會背誦。可以的話,背起來吧。
5.    修四念處,可以獲得七種利益:「為眾生之清淨,為度憂悲苦惱,為斷啼哭,為獲得真理,為證得涅槃3】。而使用之三把工具為:「精勤正知正念」【3】。
6.    住,強調念、正念。指貼近、穿透觀照所緣(對向)。要觀察,不是只有注意(作意)。
7.    處,如房子,強調所緣境。五蘊中色為色法,對應四念中的身;受、想、行、識為名法,對應四念中的受、心。
8.    煩惱來自於有我,因我的執取而惱,因五取蘊而惱。所以觀照五取蘊而非觀照五蘊。
9.    止禪,為單一觀察,主修定,可得剎那定。
10. 觀禪,為全面性的觀察身、受、心、法,是智慧禪,為通往涅槃的路。
11. 由止禪的剎那定起而觀察、貼近四住、五取蘊,觀得自相(身,四大)本性,再進而以生滅法觀察共相(苦、無常、無我),趣向涅槃。進觀共相是觀禪特有而和止禪的差別處。
12. 所謂觀,不是用眼根看,也不是用意根想像,是指如實感受,雖然也還在五蘊世間,但是用其功能作為起點,趣求進一步的解脫。
13. 以觀腹部起伏做為身觀-即身息(呼吸)入門,主要取其為粗相,比較容易感受。
14. 身息(呼-吸)為四大中的風大,有上行風(肚臍以上)、下行風(肚臍以下)、腸內風、腸外風、四肢循環風、息風等各種。
15. 禪修觀照要忍耐專注,因為常起貪欲,移心於染而無法心住於所緣。移心時即時捨離,再把心拉回所緣。精勤可得剎那定。
16. 本週功課繼續練習專注於感受腹部一呼一吸。進一步感受風大,風在身內流動推壓現象。是感受,不是控制,引導。感受自然的運作現象。
17. 新功課為練習慢步經行,如實感受腳的擡動,移動。是感受,不是控制,引導。感受自然的運作現象。
18. 這個階段,禪修前念準備及慈心觀一遍即可。
19. 如師父提到五蘊的色如聚沬,受如水泡等,近日持華嚴經時,剛好讀到。爰摘錄如下:
【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五十九  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七】
觀色如聚沬 受如水上泡,想如熱時熖 諸行如芭蕉。
心識猶如幻 示現種種事,如是知諸蘊 智者無所著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