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imalaya

2013年6月5日 星期三

止觀研究與實習_20130602

第十三堂  2013-06-02

1.    課前先念佛【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】三遍。
2.    發下一本新書:
書目
發行人/譯者
出版者/流通處
出版日期
ISBN
小誦經註【10
詮釋:佛音尊者
中譯:覓寂尊者
藥師共修會
2013-04


3.    若覺人生有苦、有煩惱,欲解,須求因(由果推因)。推因,如果只用想像,那是由妄想妄。必須經由觀禪,觀得苦的實相,由觀五取蘊、十二因緣,了知苦因,才能離苦。
4.    五蘊: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。其中色為色(身),受想行識為名(心),包含名、色。其中行表觸、思、作意。五十二心所中扣除受、想,為五十心所,表現在行蘊中。
5.    十二因緣:無明-行-識-名色-六入-觸-受-愛-取-有-生-老死。為純大苦蘊。其中的行和行蘊意涵不同,表示造作(思心所)。識則為識蘊內容,表心識(五根識、意識)。名色則表示色、受、想、行蘊。六入為六內外處。愛對外表於身、口、意三門,產生三業(善業、惡業、不動業)。
6.    有分心(細意識)為生命存在的驅動細意識(細流)。
7.    一切苦,因有我(自我身分認同),因無明(愚癡),因執著有身見(色身、名身;以自性見、意識詮釋事物)。
8.    六根: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。為色法
9.    六外處: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。為色法。
10. 六內處: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、意識。為名法。
11. 眼耳鼻舌身五根識主覺知,為模糊認知。意識為遍及全身,明覺與無明共依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